这个皮瓣是他曾经给自己起的名字,用来表示他“破烂不堪”的身体,但这也是手术的名称,通过这个手术,他的外科医生将重建他被毁坏的嘴巴,填补那个巨大的洞。它最终是一个单一解决方案的名称,通过填补符号链中产生的漏洞,使他的证词成为一部文学作品。这两种操作同样不完善,但它们都是修补技术,并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。
通过写作,他能够象征性地处理这种“自己只不过是一具尸体的感觉” [37], “这团布满管子和伤口的肉体,我们称它为朗松先生” [38],这种“鼻涕虫” [39],这个词借用自乔治·奥威尔1984 年的《新话》 。正如索尼娅·基里亚科在 2019 年 1 月 12 日于里尔举行的关于不可言说的会议中所指出的那样,写作就像是将象征主义、将语言嫁接到现实的空洞上[40]。写作也是 黎巴嫩电报数据库 说话的替代方法,因为说话会威胁到治愈。容易,他自己的声音对他来说似乎很陌生。
结论
《兰博》确实是一份未发表的证言,也是一部非凡的文学作品。但真正的作者是谁? “那个梳理记忆仿佛与前一分钟相隔了一个世纪的男人,是那个已经濒临死亡的人,还是那个开始取代他的人?我不知道哪一个人活着,我也不知道哪一个人写作。 » [41]
正如塞尔日·科特 (Serge Cottet) 在题为“弗洛伊德和创伤的现实性”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,问题在于如何处理这种剩余的享受,将其从潜意识中移除,并将其重新投入到作品中。 “小说将这种难以承受的现实带入现实。这当然不是一种范式,而是一种取向,它与其他恐怖小说一起,恢复了一个此前只存在羞辱和惰性的主题。 » [42]
有人说:“肮脏的胡图族人”,其他人则回答道:“肮脏的图西族人”。那个下午,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深入到了这个国家的现实。我发现了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对抗,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分界线,迫使每个人都必须站在某一边。这个营地,就像我们给孩子起的名字,我们生来就有它,它也永远跟随我们。胡图族或图西族。要么这样,要么那样。正面还是反面。就像盲人重见光明一样,我开始理解那些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手势、眼神、未说出口的话和举止。战争总是不经要求就找到我们的敌人。我想保持中立,但却做不到。我生来就有这个故事。它在我的内心流动。我属于他。 » [8]
“种族灭绝就像一场漏油事件,那些没有被淹死的人将终生被石油污染。 » [9]
“[…]这个国家就像一具僵尸,用裸露的舌头在尖锐的石头上行走。我们已经习惯了随时都有可能死亡的想法。死亡不再是一个遥远而抽象的事物。她有一张普通的、日常的面孔。带着这种清醒的头脑生活,最终会摧毁自己身上童年的部分” [10]。
“我发现寂静比枪声更令人痛苦。沉默会滋生刀具暴力和夜间入侵,而我们却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。恐惧已经扎根在我的脊髓里,无法动弹。 » [11]
在一次采访中,加埃尔·法耶解释说,他选择“从孩子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” [12] ,首先是为了“展开”和把握他亲身经历的事件,同时也成功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打动他们,因为数字结果及其庞大的方面让人难以理解或难以忍受。我们可以说,这部自传体小说是成功的:作为读者,我们被加布里埃尔迷住了,我们握着他的手,当他用他独特而孩子气的目光辨别出恐怖的兴起时,我们和他一起颤抖。 |